(资料图)
进入六月,大英县玉峰镇斗笠村内的凤凰李相继成熟,一颗颗紫红色“玛瑙”裹着白霜垂挂于枝头,丰收的气息在采摘园中弥漫开来。
采摘、分拣、装箱、打包……大英县玉鑫丽景产联式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永康迎来了工作最为繁忙的季节。“第5年了,李子终于进入了盛产期。”陈永康一边告诉记者,一边利索地将新鲜的凤凰李挨个装入打包箱中。在他眼中,农业是一个要坚持长期投入的项目,依靠着李子产业的不断发展,斗笠村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今年55岁的陈永康,是一位“外乡”来的种植大户。2017年,来自阿坝州茂县的陈永康四处游走寻找凤凰李的外产地,初到斗笠村时,适宜的土壤和气候条件让他下定决心“驻扎”于当地。为此,陈永康投入20余万元整治出200余亩撂荒地,并流转了400余亩土地采取果蔬套种的立体化农业模式。“我们从茂县搬来了3万7千余棵优良树苗移植到斗笠村,用了4年精心培育,现在盛产期能够达到年产量为30万斤左右。”陈永康说。
村里有了特色产业,村民有了致富门路。该村以“业主+村集体+村民”的模式,联合建立大英县玉鑫丽景产联式专业合作社。“村民除了每年300元/亩的土地流转费外,还可以来基地务工。”斗笠村驻村工作队队员周义双告诉记者,该村约50人常年在采摘基地务工,人均年增收1万余元。
“现在每天能有500多个订单,从9号开园以来每天有近500人来采摘。”陈永康说,如今村子里利用抖音等短视频平台拓宽产品宣传渠道,并采用“线上+线下”的方式直销本地市场以及北京、广东、福建、重庆等地。
如今,火热的夏天正吹响着斗笠村迈向乡村全面振兴的新乐章。
(全媒体记者 刘文诗)